三代

ㄙㄢㄉㄞˋ

sān dài

解釋

1.指夏、商、周三朝。三代是我國現知最早的三個朝代,其文物制度已頗為完備。

2.稱祖至孫三輩。三代同堂、三代九族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夏、商、周三朝。《禮記.表記》:「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明.陳繼儒《李公子傳》:「已命更席,則陶觴瓦鼎,無非三代物,最近者亦秦漢銅器。」也稱為「三后」。

2.稱祖至孫三輩。如:「三代同堂」。唐.王維〈李陵詠〉:「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也稱為「三輩子」。

3.曾祖、祖父、父的總稱。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三代是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合稱,又稱夏商周 . “三代”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論語·衛靈公第十五》:“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該詞一直到戰國時期,都是指夏、商、西周 . 秦朝之後,“三代”的含義纔開始包括了東周,並一直沿用下去. 在周朝初期還有統稱夏、商爲“二代”之說. 中國儒家喜歡稱美三代. 特別是孔子最喜歡稱美西周,此在《論語》常有記載,「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 「周監於二代, 乎文哉,吾從周」. 照孔子的說法,「三代」以前是盛世;他在《禮運》又強調:「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而如今(春秋時代)則是「禮崩樂壞」,「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南宋理學家朱熹繼承儒家思想,認為三代統治者「致誠心以順天理,而天下自服,王者之道也. 」 朱熹比喻三代帝王為「金」,認為「漢祖唐宗用心行事之合理者,鐵中之金也. 」 儒家此種「三代上有聖人,三代下無聖人」的概念,幾乎貫穿中國二千多年,朱熹分割歷史為「三代以上」與「三代以下」兩大截,「三代專以天理行,漢唐專以人 行. 」李宗吾質疑儒家史學:「世間頂怪...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eb7cfdbf507b954263d59ca1e7d0766 10b9b7e216cf0c6cf4e61aa392632800e9a606b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