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

ㄈㄤˋㄈㄥㄓㄥ

fàng fēng zhēng

解釋

將風箏施放於空中。今天的風勢不大不小,正適合放風箏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利用風力讓紙鳶在空中飛動。如:「每到了春天,孩子們總愛三五成群在空地上放風箏。」《紅樓夢》第七○回:「這裡小丫頭們聽見放風箏,巴不得一聲兒,七手八腳,都忙著拿出個美人風箏來。」也稱為「放紙鳶」。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風箏,亦稱風琴、紙鷂、鷂子、紙鳶,閩南語稱風吹(白話字:Hong-chhoe). 古代稱之爲“鷂”,北方謂之“鳶”. 風箏是一種比空氣重的,能夠藉助風力在空中漂浮的製品,被用於軍事、氣象、娛樂等多方面. 晚唐,人們在紙鳶上加哨子,其鳴如箏如琴,故稱“風箏”或“風琴”. 現代以風箏作爲統稱,包括沒有哨子的紙鳶. 風箏最古老的描繪來自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東南方穆納島的中石器時代洞穴壁畫,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9500-9000年. 中國風箏有悠久的歷史. 最早的風箏並不是以紙製作,而是木製的. 傳説中第一個風箏為“魯班”製作,稱之爲“木鳶”,《渚宮舊事》記載魯班「嘗爲木鳶,乘之以窺宋城」. 而以《呂氏春秋·愛類》記載“公輸般爲高雲梯,欲以攻宋. 墨子聞之,自魯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荊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聞大王將攻宋,信有之乎?’”説明魯班當時造的是“高雲梯”而不是木鳶 . 《韓非子》記載中木鳶的發明者不是魯班而是墨子墨翟. 墨翟(公元前478-392年),為春秋戰國時的哲人,諸子百家中墨家的代表人物. 《韓非子·外儲說》記載墨翟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0e1ff75ca4d38d6c1d160103903c4d4 102186f771988bed05127f22f47963ed7265bd7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