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

ㄑㄧˋㄌㄠˇㄗㄨˊ

qì lǎo zú

解釋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散居於貴州省之安順、普定、織金、郎岱、鑪山,湖南省之乾城、古丈、瀘溪,廣西省之三江、上思、西隆、西林等縣。多使用漢語,兼通彝語、苗語、布依語。主要從事農業。仡佬語屬於漢藏語系侗傣語族。今多已混化於其他族系中。廣西之僚人、雲南之土僚,皆其同族。也作「犵狫族」。仡或音ㄍㄜ。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仡佬族(仡佬語:;)是中國和越南的一個少數民族. 仡佬族歷史悠久,商周至西漢時期的“百濮”,東漢至南北朝時代的“濮”、“僚”都與其先祖有淵源關係. “仡僚”、“葛僚”、“僚”、“仡佬”是隋唐以後,各個時期對他們的稱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正式定名爲仡佬族. 仡佬族人與古代貴州一代的僚人有淵源關係. 唐宋時,史書中開始出現“葛僚”、“仡僚”、“革老”、“仡佬”等名稱,統稱爲“僚”. 僚人可能是古代對這一地區若干少數民族的泛稱,而與仡佬族有着更爲直接的密切關係. “仡佬”一名最早見於南宋朱輔寫的《溪蠻叢笑》. 自明代以來的許多史籍都說:“仡佬,古稱僚”. 近一、二百年間,在一部分仡佬族中還保留着古代僚人的某些習俗,如婦女穿統裙和鑿齒,以及以石板爲棺的墓葬等,都說明仡佬族與古僚人有淵源關係. 古僚人,是西漢時夜郎國(主要在今貴州、雲南境內)的主體民族之一. 距今2100多年前,夜郎境內的僚人亦“魅結、耕田、有邑聚”(《史記·西南夷列傳》),即已過着定居的農耕生活,出現了村落和集鎮,有了君長,其社會已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或階級社會初期. 公元前130年,漢朝以夜郎地設置犍爲郡,前111年...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0fc593fc9cc7b8ee2d8cab0bef9b382 1005d3689018bb252fafe48284fbdb377714723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