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帽

ㄇㄠˋ

wū mào

解釋

黑色帽子。本是古代貴者平常所戴,隋唐之後,多為庶人、隱者所戴。唐.白居易〈池上閒吟〉二首之二:「非道非僧非俗吏,褐裘烏帽閉門居。」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烏帽,又稱烏紗帽,又稱紗帽,自東晉開始,到清軍入關易服令廢止,在中國風行一千餘年. 歷代形制有不少變化,但都是以烏紗覆蓋,亦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地. 在南北朝後期,出現了一種新型的頭飾“襆頭”. 發明襆頭的目的,是為了“便武事者也”,用輕質的絹羅將頭髮束緊,頭頂上輕便利落,自然無礙馳射. 大致在隋唐之間,為了追求造型的美觀,襆頭之內被加上硬質襯冠. 自唐至宋,巾角也轉換成花樣翻新的帽翅,同時改用硬挺的漆紗當做面料,最終形成烏紗帽 . 初期出現的烏帽是烏紗高屋帽,爲宮官和士庶通用 . 東昏侯又下令左右作逐鹿帽,帽形甚爲窄狹. 烏紗高屋帽在隋代時,被當作是官服的一種. 《通典》記載說:“ 隋文帝開皇初,嘗著烏紗帽,自朝貴已下至於冗吏,通著入朝. ”後隋代帝王貴臣,多服黃文綾袍、烏紗帽、九環帶、烏皮大合靴 . 在唐代,天子百官、庶民百姓,不論貴賤均可以戴服 . 不少唐代文人都曾在其詩句中提及烏紗帽. 如柳宗元有詩句:“春衫裁白紵,朝帽掛烏紗. ” 白居易在其《初冬早起寄夢得》一詩中也有“起戴烏紗帽,行披白布裘. ”的句子. 烏紗帽在唐代與“白接鬵”一樣,是一種日常便帽.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d3119e60763e501772af48970ea42f5 0ff3d1b4104f199d4a508c2491573f395e51894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