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ㄐㄧㄚˇㄍㄨˇㄨㄣˊ

jiǎ gǔ wén

解釋

商代人占卜時刻於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清光緒二十五年(西元1899)在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發現。又民國六十年,陝西省歧山縣亦出土西周早期甲骨文字。甲骨文是研究我國上古文化的寶藏。 △卜辭、龜甲文字、契文、貞卜文字、殷契、殷墟卜辭、殷墟書契、殷墟文字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商代人占卜時刻於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清光緒二十五年在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陸續發現,為中國有實物可證的最早文字。也稱為「卜辭」、「龜甲文字」、「契文」、「貞卜文字」、「殷契」、「殷墟卜辭」、「殷墟書契」、「殷墟文字」。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為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 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 現成熟的今文字或說楷書即由商代文字漸漸演變而來. 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的書體. 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 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 此外,在河南其他地方也有例如狩獵旅行、獻祭、戰爭或其他事件的記錄. 這些甲骨文年代被確定爲從商晚期武丁在位開始(約前1250-前1200年)延續到春秋 . 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並開創了一門嶄新學科——甲骨學.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及東亞最早文字. 全世界目前已發現的殷商甲骨文不到5000字,但真正被釋讀出來的字數僅在1500-2000字之間,大部分還沒有被釋讀出來. 而在已經破譯的甲骨文中,也有一批尚有...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7ae2067d7eaa95291a904a8c3fbd359 0db22ee9fd671f90db20f6b4110b83bcd7dbc807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