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

ㄈㄨˊㄘㄤˊ

fú cáng

解釋

隱藏、匿藏。《墨子.雜守》:「可以跡知往來者少多,即所伏藏之處。」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伏藏,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宗教典籍,為密續的一種. 相傳伏藏源自於蓮華生大師,擁有發現伏藏能力的人,稱為伏藏師. 伏藏,藏文原義為「埋藏的珍寶」. 相傳蓮華生大師來到西藏時,預言西藏的佛教將會短暫遭到滅亡. 他將他認為不適合現在傳授給西藏人的經典隱藏起來,交給各地的神靈保護,等待後世發現,不過,此段歷史仍需考證. 伏藏主要是經書,但也有雕像和法器. 在朗達瑪滅佛後,西藏佛教面臨極大的困境,教典大量散失. 隨著西藏佛教勢力的重新擡頭,各地寺院也開始將自己埋藏的佛經重新公諸於世. 在16世紀後,這類被稱為伏藏的經典在西藏大量出現. 大部份的伏藏,是將原本口傳的密宗經典,重新文字化所形成,有的伏藏則是由修行者自行創作. 根據被發掘的地點,伏藏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 最常見的稱為巖藏,通常是被鎖在小木盒中,埋藏在山洞或是水邊,由空行母保護. 有的伏藏是埋藏在鬼神的世界中,經由空行母傳授給修行者. 有些伏藏,是修行者將其前世的記憶記錄下來,這稱為心意伏藏. * Dargyay, Eva M. (author) Wayman, Alex (editor)(1998). Th...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262be32a8e31e9f6f2c6c8a69017f389 09fcaaa678df535459958ff58eda67b4e7220fa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