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裾

ㄑㄩㄐㄩ

qū jū

解釋

古時將上衣下裳連成一體,合成一件衣服,稱為「深衣」。由深衣的前襟接出一段,穿時繞至背後的部分,即稱為「曲裾」。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曲裾,全稱曲裾袍,原稱繞襟袍. 由於屬於上下分裁式,類似深衣,故又稱曲裾深衣、繞襟深衣. 曲裾袍右片衣襟接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經過背後,沒有縫在衣上的繫帶,以腰帶繫住三角衽片的末梢來固定. 這一狀況可能就是古籍資料提到的「續衽鉤邊」. 「衽」是衣襟. 「續衽」是將衣襟接長. 「鉤邊」是形容繞襟的樣式. 流行於先秦至漢代. 曲裾出現可能與漢族衣冠最初沒有連襠的罩褲有關,下襬有了這樣幾重保護就合符禮儀,因此,曲裾深衣在未流行合襠袴的先秦至漢代較爲流行. 開始男女均可穿著. 後來男子曲裾愈來愈少,曲裾作爲女子衣裝保留的時間相對長. 曲裾袍衣長曳地,行不露足,具有含蓄、儒雅的特徵 . 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帛畫中,婦女於腦後挽髻,鬢間插有首飾,老婦發上還明顯地插有珠玉步搖. 每人所穿的服裝,儘管質地、顏色不一,但基本樣式相同,都是寬袖緊身的繞襟深衣. 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 老婦穿的服裝,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具有濃郁的時代特色. 另外出土單繞曲裾實物. 從西安、徐州等地出土陶俑服飾可知 ,漢代曲裾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襬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 衣袖有寬...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48ccffe5a96baf0d15b0762f9dc5b821 09635b6e0abe68955b1b069159cd9062f5139081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