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

ㄊㄞˋ

tài shī

解釋

1.職官名。三公之最尊者。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史記.卷三八.宋微子世家》:「於是微子度紂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於太師、少師。」《三國演義》第八回:「本欲留將軍止宿,恐太師見疑。」

2.古代樂官之長。掌管樂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於是就太師以正雅頌,因魯史以修春秋。」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太師,中國古代職官. 又名太宰,掌邦治,爲六卿之首. 殷紂之時,箕子太師. 周武王時,太公爲太師. 《大戴禮記》說:“召公爲太保,周公爲太傅,太公爲太師. ”周成王時,周公旦始居之. 周公與召公分陝而治“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而東,周公主之. ”周公薨,畢公代之. 又周朝,太師與太保、太傅合稱“三公”. 漢西京初不置,平帝始復置太師官,而孔光居焉. 漢東京又廢. 獻帝初,董卓爲太師,卓誅又廢. 魏世不置. 晉因為避景王司馬師之諱,將太師改置為太宰,晉武帝以安平王司馬孚為太宰. 而據《唐六典》說法,太師等「師傅之官」在漢哀帝與漢平帝時列於「三公(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之上,稱為「上公」,之後在後魏(北魏、東魏、西魏)時,與太傅、太保合稱「三師」. 北周時又改稱回「三公」,至隋唐又稱為「三師」. 元史百官志曰“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正一品,銀印,以道燮陰陽,經邦國. 有元襲其名號,特示尊崇. 太祖十二年,以國王置太師一員. 太宗即位,建三公,其拜罷歲月,皆不可考. 世祖之世,其職常缺,而僅置太保一員. 至成宗、武宗而後,三公並建,而無虛位矣. ” 明史、清史稿官職志載...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79cac988d8b405b8b8efc83914b25ad 08d252bf4323c1ee7494d47232fed15af8fec31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