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幣

ㄙㄨㄟˋㄅㄧˋ

suì bì

解釋

宋代稱每年輸給遼、金等國的錢幣。《宋史.卷一七三.食貨志上一》:「季世金人乍和乍戰。戰則軍需浩繁,和則歲幣重大,國用常苦不繼。」宋.蘇軾〈富鄭公神道碑〉:「上命御史中丞賈昌朝館伴,不許割地,而許增歲幣。」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歲幣為中國古代政府每年向其餘政府交納的稅捐,始於西漢,尤以宋代爲甚. 公元1004年,宋遼達成澶淵之盟,宋朝向遼每年輸送絹20萬匹,銀10萬兩,稱爲歲幣,以換取遼宋和平. 公元1045年,遼國要求增加歲幣,宋遼重新商定,歲幣增加到絹30萬匹,銀20萬兩. 1044年,西夏李元昊與宋朝達成和平協議,商定由宋朝每年以賞賜的名義給西夏歲幣7萬2千兩、絹15萬3千匹、茶3萬斤,及同意西夏佔領宋朝故土. 金國攻打遼時,爲換回燕雲十六州,宋向金每年輸歲幣30萬匹布、20萬兩銀及1百萬貫錢. 1139年,宋向金稱臣,定歲幣爲銀25萬兩及絹25萬匹. 公元1165年後,歲幣減爲銀20萬兩及絹20萬匹. 公元1206年,宰相韓侂冑領軍攻打金國失敗. 公元1208年,南宋殺死韓侂冑以向金國求和,歲幣增加到銀30萬兩及絹30萬匹....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084804445762539c97c6a09088cd74b5 08c965fc8a8623207490dbfd5b63a8167b36784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