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xiǎng mǎ
北方乘馬攔路搶劫的強盜。因劫掠時先施放響箭,故稱為「響馬」。例明朝響馬盜猖狂,甚至屯軍起義,歷經多年才被弭平。
北方乘馬攔路的強盜。因劫掠時先施放響箭,故稱為「響馬」。《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地方保甲救人,有響馬截劫。」《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近來咱們地方上響馬甚多,凡過往的客人,須要遲行早住。」
響馬,即華北騎馬攔路的馬賊之一種. 劫掠時先施放響箭,故稱為「響馬」. 明代馬政危害甚遠. 時政府推動馬匹「民牧」,在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實行;訂有應納馬駒數,若不夠,養馬戶須賠償,養馬戶多因此破家,轉為「響馬」,以盜謀生. 正德五年(1510),直隸霸州(今河北霸縣)文安縣人劉六、劉七、楊虎等人起義,一呼百應,聚流民、響馬、屯軍數千人,屢敗官軍,被政府呼作「響馬盜」,三年後才被弭平. . 特稱是山東地區民國初年以前古代逢荒年出現騎馬之結隊的綠林好漢、強人;因山東境內多泰山山脈、膠東丘陵等山地,又是產糧大省,強人在劫掠道路或突襲官軍後易於退入山地自守且不缺給養 ;,在馬上放哨箭發出響聲; 在山東地方戲曲「梆子」有曲牌名「響馬」; 他們在行動前習慣先放響箭示警,常騎馬來去故稱響馬; 山東是全國土匪問題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 據統計,1918年,山東約30個州縣曾擁有土匪三萬多名,步馬槍約2.3萬枝,自來得槍3,000餘枝,他種手槍2,800餘枝. 而魯西東昌一帶就曾擁有「土匪一萬餘人,匪首300餘人」. 到1930年,山東境內的土匪人數超過20萬人. 山東土匪都是有武裝...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110f9e7ca009ca0da2b230e5d73897ec | 087aa710e43799950cfb4ac9f977aa6cf8873148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