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shēng tài píng héng
自然環境中,因環境因素的改變,能抑制生物族群不過度繁殖,也可防止被完全毀滅,使生態系中各種生物維持恆定的數目,以達到平衡的狀態。
生態平衡指的是一段長時間內在一個生態系統裡面個體,物種和小生境的數目恆定或者是以某一個值作小幅度震動. 正是有這樣的震動,人們將這種平衡稱作生態平衡. 生態系統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它的結構和功能,包括生物種類的組成、各個種羣的數量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質的輸入、輸出等都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狀態稱作生態平衡,又稱自然平衡. 生態系統是開放的動態系統,不斷有能量和物質的輸入和輸出. 一方面是太陽輻射能和無機物通過生產者(植物)的光合作用被轉化為有機物存留於生態系統中,供給一切生命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物被各級消費者(動物)攝取,並在轉化、呼吸和排泄等生理過程中不斷地消耗掉. 有機物還可以通過人類的收穫、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出等方式從系統中輸出. 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微生物)又把生態系統中的植物和動物殘體分解和轉化為無機物,歸還給環境,供植物再利用.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和物質每時每刻都在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不停地流動和轉化. 在生態系統能量和物質的輸入量大於輸出量的情況下,生態系統的總生物量增加,反之則減少. 在自然條件下,生態系統的演替總是自動地向著生物種類多樣化、結構複雜...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cc5a659b69abf1d941be4a6643524aac | 083b524a62eb0bb08356aa0da77f1edd8719e3ef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