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

ㄨˇㄍㄥ

wǔ gēng

解釋

1.舊時以漏刻計時,從傍晚到次日清晨,分為五個時段,稱為「五更」。後來北方某些地區保有此制,以午後八時起算,每一時段為二小時,至清晨四時止。古時五更都派有專人巡邏報時。

2.特指第五更,為天將亮的時候。五更雞鳴的時候,農夫已準備下田耕種了。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稱長老為「五更」。古天子養老有三老五更,以父兄之禮事之。見《禮記.文王世子》。

2.舊時以漏刻計時,從傍晚到次日清晨,分為五個時段,稱為「五更」。相當於自午後七時起算,每一時段,為兩小時,至清晨五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訓?』答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更、歷也,經也,故曰五更爾。』」也作「五夜」。

3.特指第五更,即天將亮時。《儒林外史》第一回:「次日五更,王冕起來收拾行李,喫了早飯,恰好秦老也到。」《紅樓夢》第五八回:「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賈母等五更便去了。」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更是中國古代的計量單位,有兩個不相同的意思. 古代中國社會往往會使用「更」作為計時單位,相等於現代計時單位裏的2小時. 「更」這個計時單位把晚上七點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平均分為五更(等於現代計時單位裏的十個小時)(戌時到寅時). *一更(初更)指戌時,即晚上七點到九點,稱為黃昏. *二更指亥時,即晚上九點到十一點,稱為人定. *三更指子時,即晚上十一點到第二天一點,稱為夜半. *四更指醜時,即第二天一點到第二天三點,稱為雞鳴. *五更指寅時,即第二天三點到第二天五點,稱為平旦. 另外,一更又分爲五點. 儘管現今華族社會已經停用「更」這個計時單位,但現代華文裡依然會使用從「更」衍生出來的計時單位. 現今的華文經常會使用「黃昏」來代表一個地區的傍晚時份. 成語裡代表夜深的「半夜三更」(或倒裝成「三更半夜」)是從上述的「三更」演變出來的. 「半夜三更」一詞於元代作家馬致遠的雜劇《青衫淚》和元代作家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裡首次出現. 這句成語到現代依然被華族社會廣泛使用. 中國古代的航海人士會使用「更」作為計算海程之單位. 一更等於60裏. 這個計算海程之單位到明...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458382a92da6b30ff57600936bc86f5 074bbb28f4d8fb864189a54f5ad0f8b4f72dd55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