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學

ㄇㄧㄣˊㄙㄨˊㄒㄩㄝˊ

mín sú xué

解釋

對民間社會的故事傳說、神話、祭典、宗教儀式、歌謠、民居、日用器物、口語文學等加以蒐集、分類、整理並研究的專業。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民俗學(Folkloristics)是一門針對信仰、風俗、口傳文學、傳統文化及思考模式進行研究,來闡明這些民俗現象在時空中流變意義的學科. 民俗學與發生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生活現象息息相關. 儘管人們不一定能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對整個社會具有多大的意義,他們在日常交流中所展現的一切,對文化的傳播和保存起了什麼樣的意義和作用. 但是,有關人類活動的一切細節,都可以作為民俗學者的研究對象. 而且其中還包含和傳達著重要的文化信息. 民俗學一詞最早見於英國,它源自英語的Folklore. 它的原本含意是「民眾的知識」或「民間的智慧」(The Lore of Folk),作為科學名稱可直譯成「關於民眾知識的科學」. 民俗是常民生活形態的真實反映,舉凡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的內涵與形式,以及其間思想、行為、儀節、活動的記錄與形成,都是民俗學探討的主題,這種約定俗成的習慣與風俗,不僅是人們生活的提升與滿足,更是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因此,對於民俗學的認知與闡述,是當今國際學術研究極為重視的課題,也是日後研究者刻不容緩的責任與方向. 民俗學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格林兄弟. 但是,「民俗」(...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31b9b16c170972d01b85a465546f77b f476fa7c6794217e0d53a82e39e6b2b5b148103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