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獨

ㄕㄣˋㄉㄨˊ

shèn dú

解釋

閒居獨處時,行為仍然謹慎不苟且。《禮記.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漢.鄭玄.注:「慎獨者,慎其間居之所為。」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慎獨,意思是當自己一個人獨處時,仍然需要謹慎守禮. 這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種修身方法之一 . 梁漱溟甚至認為慎獨貫穿了整個儒家思想. 唐朝詩人駱賓王亦有詩句:「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即是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亦不作不見得人的事情. 慎獨在儒家當中是一個重要的標誌 . 因此不少儒家典籍亦提及「慎獨」一詞,如《中庸》當中的「故君子慎其獨也」 . 而《大學》亦把慎獨列作誠意的一部份,如所謂誠意,亦即不自欺,不自欺亦即獨處時亦不會自我欺騙. 而小人在獨處時不善行為就會表露無遺,亦會放盪自己的行為,但當遇見君子時便會遮掩其不善之處. 因此君子應該表裡如一,因此需要慎獨. 尤如:春秋時魯人「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 東漢時楊震的「四知」箴言:「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元代時許衡不食無主之梨,「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清代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北宋范仲淹食粥心安,「非不感厚意,蓋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饌,後日豈能復啖此粥乎!」 曾國藩著名的「日課四條」: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其所謂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7a101aefe12a32e159bfdb585f1dd50 f2f47756c2dff3f40a3ec8287d3e31283145771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