畚斗

ㄅㄣˇㄉㄡˇ

běn dǒu

解釋

簸箕的別稱。參見「簸箕」條。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也作撮箕(拼音:cuōjī)、畚斗,為臺灣及中國大陸叫法,港澳及兩廣部分地區又稱垃圾鏟;用來盛塵土、垃圾的器具. 現今是當作一種清潔用的工具,常與掃帚一同使用,用作盛載塵埃. 畚箕一般都是平平的一個剷子,大小不一:從前在香港負責街道清潔的,會用半個生油罐充作畚箕來使用,並且有一根長竹桿作把手;而今日更常見的,是一種家居用的畚箕,很小巧的一種,用來掃除家居內的毛塵. 現代畚箕的的發明人是美國費城的湯馬士·E·麥克尼爾於1858年發明的,並取得了專利 ,特色是盛塵的地方是凹陷了的. 勞埃德·P·雷利發明瞭更為複雜的站立變種的畚箕 ,並於1897年3月25日為這個發明申請了專利 . 然而,打從麥克尼爾於差不多40年前發明現代畚箕時相比,這亦只不過是其200多個變種的其中一個 .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4039803f54d6e49f7054821e7119345 ef7b6e215e24adc7b2f71d0cc13c1ad5722bf7f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