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謙之

ㄎㄡˋㄑㄧㄢ

kòu qiān zhī

解釋

人名。(西元365~448)字輔之,北魏昌平人。學仙道,隱於松陽。太武帝詔玉闕,為其建天師道場,定道教為國教,並對佛教採取彈壓政策。謙之以老子為教主,張道陵為大宗,道教之名由此始。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寇謙之,字輔真,上谷郡昌平縣(今北京市昌平區)人,家族因避難遷居馮翊郡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寇謙之對天師道進行了重大改革,對道教歷史影響深遠,是北天師道的代表人物. 並力主排斥佛教,促使了北魏太武帝滅佛. 根據《魏書·釋老志》記載,寇謙之早年愛好道術,對張魯的五斗米道尤感興趣. 曾與成公興一同入嵩山修道. 成公興對他說:“先生未便得仙,政可爲帝王師耳. ” 後來他宣稱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年)太上老君會降臨嵩山,傳給他天師之位,還說太上老君賜給他《雲中音誦新科之誡》30卷,讓他“清整道教,去除三張僞法(指張陵、張衡、張魯),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 “專以禮度爲首,而加之以服食閉煉. ”還說自己學得服氣導引之術,能夠辟穀. 其後,泰常八年(423年)又說老君玄孫李譜文降臨嵩山,傳授他《錄圖真經》,並命他統領“人鬼之政”. 此後,寇謙之下山並獲得當時信奉天師道的宰相崔浩支持,從而受到北魏太武帝的賞識. 太武帝“崇奉天師,顯揚新法,宣佈天下,道業大行. ”從而成爲了“帝王師”. 太武帝非常尊崇寇謙之改革後的天師道,特地在首都建立道壇,供寇謙之及其弟子使用. 其後,太延...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404dd2e5e576923e44602c88b978ba8 ef7a6b0372b5d2f4063bf296b89272fc76b793f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