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隸

ㄏㄢˋㄌㄧˋ

hàn lì

解釋

1.泛指一種兩漢時期普遍使用的字體。

2.專指東漢時,字形如八字分布,筆勢富含變化的隸書。此名稱為區別筆勢較為刻板的唐隸而言。也稱為「八分」。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隸書為秦書八體之一 ,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風格,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隸書起源於秦朝,相傳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峯,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變,是漢字由小篆演變爲隸書的過程,大約發生在秦漢之間,是漢字發展的轉折點,對後世的漢字有很大的影響. 中國文字在小篆以前仍然遵從「六書」造字原則,漢隸則不再遵守「六書」原則,自行變化造形 . 現代的楷書和行書寫法絕大部份和隸變之後相差不遠. 過去一般認為隸書之由來為「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 但近來指出「隸」字亦有「附屬」的含意,可能意旨其為篆字之衍生.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漢字從小篆到隸書的演變過程稱爲「隸變」,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逐漸改爲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因為在竹簡、木簡(簡牘)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傳說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獄吏程邈整理的新字體,並將其命名爲“隸書”. 漢朝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這段嬴政妄改文字後,漢朝恢復和發掘傳統文字的歷史 :「秦燒經書,滌盪舊典,大發...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e9418a6778e18e2ff77c660741e5e48b ee495aa1c381b349da3ebd5089f8a0b9937a4a14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