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部首以外筆畫 總筆畫
2 4

ㄑㄧㄝˋ

qiè

解釋

1.咬磨。咬牙

2.貼近、親近。近、身、親

3.把按。

4.密合。、不實際

5.急迫、急促。、求勝心

6.一定、千萬。

7.古代拼音法。將兩字拼成一字的讀音。原則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調。 △反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動]

1.咬、咬緊。如:「咬牙齒」。《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此臣之日夜齒腐心也。」

2.貼近。如:「身之痛」、「不實際」。《荀子.勸學》:「詩書故而不。」

3.按脈。如:「望、聞、問、」。《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不待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形]

1.密合。如:「貼」、「親」。《晉書.卷五六.江統傳》:「申論陸雲兄弟,辭甚至。」

2.急迫、急促。如:「返鄉心」、「杜鵑聲」。《文選.李密.陳情表》:「詔書峻,責臣逋慢。」

3.所有的。參見「一」條。

[副]

一定、千萬。如:「記」。《老殘遊記》第一回:「諸位不可亂動。」

[名]

1.要點。《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焉。」

2.古代拼音法。將兩字拼讀成一字的聲音。原則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調,如「端,都官。」都取ㄉ音,官取ㄨㄢ韻,合讀為「ㄉㄨㄢ」。參見「反」條。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又稱反語、音反)是中國自古以來漢字(廣義的)注音方法,一般取兩個常用字:前者稱反上字,取其雙聲之聲母;後者稱反下字,取其疊韻之韻母和聲調 . 反是中國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注音方法之一. 至於反法之發明有說啟發自西域梵文字 ,因此狹義上講,規律整齊的反注音系統是拼音字母系統 . 在反法誕生之前,直音法(即是「讀若某」、「如某」等)是常用的字書注音方法. 這種方法在東漢之前佔據字書之主流,例如《說文・玉部》:「珣,讀若宣」;《說文・宀部》:「宋,居也,從宀木,讀若送. 」等. 一般是用一個字注另一個同音字. 也因此,直音法的侷限十分明顯:依時空之不同,每個字的發音都存在差異,且一些情況下,使用某字的假借字(如廣韻裡「行」字和「絎」、「胻」字等)或生僻字來注音,有時反而會造成不解 . 這種情況在其他注音方法出現之後得到了改善,而韻書也常常把多種方法一起使用以追求準確. 關於反法之源起,學界說法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出現於佛教傳入中原後的東漢,魏晉開始盛行 . 至於誰是第一個使用反的人,自古以來便無定論,但總結起來不外乎三類: # 一部分人認為...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ㄑㄧㄝ

qiē

解釋

1.從中割斷、分開。菜、斷、割 ◎

2.成批買賣貨物。

3.幾何學上指直線與弧線或兩弧線相接於一點。點、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動]

1.用刀把東西割斷、分開成幾部分。如:「菜」、「斷」、「割」、「水果」。

2.向批發商批購貨物。如:「貨」。

3.電訊傳播中,截斷目前通訊,將第三消息插入。如:「將鏡頭進來。」

4.籃球賽中閃身進攻對方籃下。如:「空手入」、「單刀入」。

5.一種球技。利用球拍做下動作,使之旋轉。用於網球、乒乓球等。

6.幾何學上指直線與弧線或兩弧線相接於一點。如:「兩圓相」。

重編國語辭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0229764abb71f8fd9c8b85e730ed6abc edb815ad6b99ddb976424d9dc839976a35a5fe74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