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正

ㄅㄠˇㄓㄥˋ

bǎo zhèng

解釋

保長。清代保甲法,十戶為牌,立一牌長。十牌為甲,立一甲長。十甲為保,立一保長。專司查報作姦犯科及戶口遷移等事,相當於今日村長一職。《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村人道:『金榮是此間保正,家道殷富,且是做人忠厚。誰不認得?你問他則甚?』」《水滸傳》第一三回:「把那漢子一條索子綁了,押出廟門,投一個保正莊上來。」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在日本統治後,臺灣總督府參考、修改並沿用了保甲制度,在二戰將結束時廢除. 戰後國民政府大致將原本的保甲改制為現今的村裏.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臺灣在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 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臺北城、大稻埕. 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匪徒」之策. 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就是設「保甲制度」讓地方協力「治匪」. 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發令創設「保甲總局」,命辜顯榮為保甲總局第一任局長,同時以「防範土匪活動」為由頒布《保甲條例》. 辜顯榮花了2個月,募集17歲到47歲的男子組織「壯丁團」,並糾合各莊創立「聯莊保甲局」,從此對鎮壓抗日「匪徒」發揮了相當的效果. 而由於保甲局發揮了空前的成效,日方廢棄前任臺灣總督乃木希典「由軍隊、憲兵、警察組成的三段警備制」,改採「保甲連坐」和「壯丁團」的「治匪」辦法. 由日本警察領導保甲和壯丁團,但在臺的日本本土人及外國人並不在此列. 此組織,乃仿效清朝以來就有的保甲組織,令十戶組...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0f8318b572f6f12ba37cc58c8670c83 ecb5dfb9ed2a6deb3480d975c63eadbb334d1b1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