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殿

ㄅㄠˇㄏㄜˊㄉㄧㄢˋ

bǎo hé diàn

解釋

清宮三殿之一。在北平舊紫禁城內,殿內專供饗宴外藩、王公,並為科舉時代舉行最後一場殿試的所在。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保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的三大殿之一,位於中和殿以北,是故宮少數至今仍保留明代原形的建築之一. 保和殿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謹身殿”. 明朝嘉靖年間遭火災,重修後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建極殿”.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始改名“保和殿”. “保和” 出自《易經》,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專一,以保持宇宙間萬物和諧. 保和殿在明朝、清朝的用途不同. 明朝,舉行大典前,皇帝經常在此更衣. 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在此賜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賜額駙之父、有官職家屬宴. 清朝每歲終,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寫宗室、滿洲、蒙古、漢軍及各省漢職外藩世職黃冊. 清朝初年,後三宮修復前,順治帝、康熙帝曾在此居住. 順治三年(1646年)至順治十三年(1656年),順治帝居住保和殿,時稱“位育宮”,順治帝大婚也在此舉行. 康熙帝自即位至康熙八年(1669年)居住保和殿,時稱“清寧宮”. 這兩位皇帝居住保和殿時,均以暫居而改稱殿名.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起,保和殿成爲每科殿試的固定場所. 在禮部舉行的會試中獲錄取的人(稱為貢士,其中第一名為...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a80e4ceb1ea367f6bc3ed5b05fca58b e0d5ab606b3a9875cc97e6e421c0526fa6fc962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