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於食

ㄖㄣˊㄈㄨˊㄩˊㄕˊ

rén fú yú shí

解釋

人的才幹超過所得的俸祿。語出《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後用以比喻人多事少。也作「人浮於事」。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義參「人浮於事」。見「人浮於事」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人浮於事」之典源,提供參考。《禮記.坊記》子云:「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不辭貧,則亂益亡1>。故君子與其使食2>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注解〕(1)亡:音ㄨˊ,通「無」,沒有。(2)食:指俸祿。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人浮於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人浮於事」原作「人浮於食」。根據《禮記.坊記》中記載,孔子曾說:「君子能夠推辭尊貴和富有,而安於卑賤和貧困的生活,這麼一來禍亂就會減少。所以君子與其領取的俸祿超過個人的才幹,寧願使個人的才幹超過所得的俸祿。」孔子說這段話的用意是期望人們能安於貧賤、不貪求富貴、以減少禍亂。後來「人浮於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轉而用於表示人多事少。「人浮於事」的書證如《兒女英雄傳》第二回:「他從前就在邳州衙門,如今在兄弟這裡,人浮於事,實在用不開。」

書證

01.《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源)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03bb3035beda0afed42ab24566b1778 da5d915e694bb3129e7478db24427053c3ae92f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