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腳病

ㄐㄧㄠˇㄅㄧㄥˋ

wū jiǎo bìng

解釋

因飲用含砷量過高的水而導致肢體末梢血管阻塞,繼而引發手腳壞死的疾病。病人有麻木、發冷及皮膚發黑、鑽痛、腐爛的症狀。一旦感染,通常自腳盤伸延,侵蝕到腎、臂,甚至全身。烏腳病的病症嚴重時,肢體甚至會自行脫離。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病名。因肢體末梢血管阻塞,引發手指腳趾末端壞死的疾病。患部有麻木、發冷、皮膚發黑、刺痛、腐爛的病狀。一旦發病,常自腳盤向上伸延,侵蝕到小腿或上肢。病人也常罹患皮膚和其他內臟器官的惡性腫瘤。其發生原因可能與飲用含砷量過多的河水或井水有關。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學名為壞疽或脫疽,民間俗稱烏乾蛇,為1950年代末期,臺灣西南沿海地區特有的末梢血管阻塞疾病,因患者雙足發黑而得名. 其中又以八掌溪下游南北兩岸的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及臺南縣學甲鎮、北門鄉(今臺南市學甲區、北門區)等4四個濱海鄉鎮案例最多. 烏腳病很早就確定為飲用深井水有關,隨著自來水普及後病患已大幅減少. 當地深井水中含有高量砷,被懷疑是可能之致病因,然烏腳病其真正致病原因仍未明確,據臨牀研究、文獻報告、病理組織、流行病學、動物實驗以及生物統計學顯示可能與井水中的砷中毒,螢光物質(fluorescent compounds)、土壤中的腐質酸(humic acid)、麥角生物鹼或其他營養遺傳基因等生態循環有關聯. 臺灣西南沿海地區的烏腳病在近年已漸控制和遺忘,但40年後(1996年)又在宜蘭縣頭城鎮與五結鄉沿海發現地下井水含砷量過高,出現20餘例疑似烏腳病的病人. 此外,由於菲律賓、蒙古、羅馬尼亞、智利、阿根廷及墨西哥等地工業污染河川,居民改飲含砷井水,導致其他地區產生亦產生烏腳病類似案例. 北門、學甲、布袋、義竹等鄉鎮彼此毗鄰,皆位於...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7648f436ad9acd29d5443e6ed2277e0 d938e0a407a3977ab10dc70baab93423d0154892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