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塚

ㄅㄟˋㄓㄨㄥˇ

bèi zhǒng

解釋

人類在新石器文化階段所遺留的遺跡,常包含骨角器、石器、貝殼、陶器或獸骨等。藉這些遺物,可推測當時文化進展的程度與人種分布、遷徙情形,作為重建史前人類生活的重要依據,臺灣的圓山貝塚即是一例。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貝塚,也稱作貝丘,是史前時代人們捕食的貝類堆積遺址. 1877年(明治10年)美國人莫斯調查大森貝塚,首次在日本引起注意,從此開始日本文化的研究. 貝塚是海岸附近部落的垃圾場,也有在湖泊周圍形成的. 歐洲中石器時代和日本繩紋時代早期都有發現,彌生時代和古墳時代偶有發現. 由於保存了不易腐爛的骨角器和動物遺體等,並在短時間內形成很厚的貝層,因此便於瞭解文化的變遷. 根據貝的種類,可分爲純鹹、以鹹爲主、半鹹半淡、以淡爲主、純淡等各種貝塚. 根據外形,可分爲馬蹄形、半月形、環形和小貝塚等類型. * 積貝墓...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56fb363b125b6c5d744ea9ad2277e50 d28f7e10349c4e59ab83f96fe05f16b7a854642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