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輪迴

ㄕㄥㄙˇㄌㄨㄣˊㄏㄨㄟˊ

shēng sǐ lún huí

解釋

佛教上指由於眾生尚未證悟真理、斷除煩惱,於是今生的生命結束後,會再投生為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中的一種,然後老、病、死和各種痛苦又再次伴隨而來,如此循環不已。佛教的教義就是在幫助人脫離生死輪迴的折磨與苦難。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佛教謂眾生由於無明,致有種種行為,這些行為會遺留下業力,當這一期生命結束後,業力會引發再生,投生為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中的一種,然後老、病、死和各種痛苦又再次伴隨而來。眾生只要尚未證悟真理、斷除煩惱,如此的生命現象就會一再地循環。《孤本元明雜劇.李雲卿.第四折》:「今日到來日修,每日去頻發願,過今年捱到來年,擔閣了修行仙道遠,則這生死輪迴怎遣!」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輪迴(संसार)是一種思想理論,認為生命會以不同的面貌和形式,不斷經歷生死. 在東方有例如印度教、佛教、道教承認這種思想,在歐洲有希臘的輪迴哲學,例如畢達哥拉斯及柏拉圖等,和德魯伊教;作爲一種宗教體驗,則被認爲是世界的另一種真實(感官所認識世界的延伸). 輪迴起於《梵書》時代,成熟於《奧義書》,是流轉之意. 奧義書指出,輪迴包攝三道,即天道、祖道、獸道. 輪迴是婆羅門教主要教義之一,佛教再將三道擴展爲六道四聖. 釋迦牟尼佛說,輪迴是一個過程,人過世以後,心「識」會離開人的身體,經過一些過程後進入另一個剛剛出生的新生命體內,該新生命體可能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鬼、神. 到達涅槃的境界就可擺脫輪迴. 《法華經·方便品》:“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 ”這一過程中,一個人當下所存在的狀態稱爲今生,前一個輪迴的生命體稱爲前世,下一個稱爲來世或來生. 佛教主張,除了已經解脫生死(如小乘的阿羅漢)或已經自主生死的聖人(如大乘的聖位菩薩)之外,一切衆生都不能不受輪迴的限制. 佛教所認爲的輪迴,實際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轉. 輪迴的範圍共有六大類別,佛教稱之爲“...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ee014f7ab3ab07139df00d823dd78061 d1af224d4a2d6af0257b954efad72aa6208a847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