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更

ㄔㄨㄍㄥ

chū gēng

解釋

稱晚上七時至九時。宋.范成大〈燒火盆行〉:「春前五日初更後,排門然火如晴晝。」也作「初夜」。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更是中國古代的計量單位,有兩個不相同的意思. 古代中國社會往往會使用「更」作為計時單位,相等於現代計時單位裏的2小時. 「更」這個計時單位把晚上七點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平均分為五更(等於現代計時單位裏的十個小時)(戌時到寅時). *一更(初更)指戌時,即晚上七點到九點,稱為黃昏. *二更指亥時,即晚上九點到十一點,稱為人定. *三更指子時,即晚上十一點到第二天一點,稱為夜半. *四更指醜時,即第二天一點到第二天三點,稱為雞鳴. *五更指寅時,即第二天三點到第二天五點,稱為平旦. 另外,一更又分爲五點. 儘管現今華族社會已經停用「更」這個計時單位,但現代華文裡依然會使用從「更」衍生出來的計時單位. 現今的華文經常會使用「黃昏」來代表一個地區的傍晚時份. 成語裡代表夜深的「半夜三更」(或倒裝成「三更半夜」)是從上述的「三更」演變出來的. 「半夜三更」一詞於元代作家馬致遠的雜劇《青衫淚》和元代作家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裡首次出現. 這句成語到現代依然被華族社會廣泛使用. 中國古代的航海人士會使用「更」作為計算海程之單位. 一更等於60裏. 這個計算海程之單位到明...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43865aa578a56bc263f11a22d709e0e8 cbd8682193c94c47058755a79f71c28608ea141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