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燈

ㄗㄡˇㄇㄚˇㄉㄥ

zǒu mǎ dēng

解釋

舊時在元宵節提的一種花燈。用木或竹條紮成一風車狀的輻射圓軸,軸外圍成一個圓筒狀的紙輪,上面貼著用各種彩紙剪成的人馬圖案,紙輪外再做一層方形或圓形的燈殼。在紙輪中安放蠟燭,利用燃燒蠟燭所造成的空氣對流來轉動紙輪;紙輪一轉動,人馬圖案也跟著轉動,影子映在燈殼上,往來迴轉,就像在奔跑一樣,故稱為「走馬燈」。元宵花燈展中各式各樣的走馬燈,叫人看了眼花撩亂、目不暇給。 △馬騎燈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一種花燈。從元宵節的習俗發展而來,用木或竹條紮成一風車狀的輻射圓軸,軸外圍成一個圓筒狀的紙輪,上面貼著用各種彩紙剪成的人馬圖案,紙輪外再作一層方形或圓形的燈殼。在紙輪中安放蠟燭,火焰熱力造成空氣對流,輪即轉動,人馬也跟著轉動,影子映在燈殼上,往來迴轉,就像在奔跑一樣,故稱為「走馬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走馬燈》:「走馬燈者,剪紙為輪,以燭噓之,則車馳馬驟,團團不休。」也稱為「馬騎燈」。

2.形容人匆忙的來往不停。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一折:「往來的人,一上一下,似走馬燈兒一般,是好耍子也。」《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小二哥搬運不迭,忙得似走馬燈一般。」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走馬燈,古稱蟠螭燈(秦漢) 、仙音燭(唐) 、轉鷺燈(唐) 、馬騎燈(宋) ,西方稱魔燈,是中國傳統玩具之一,燈籠的一種,常見於元夕、元宵、中秋等節日. 燈內點上蠟燭,燭產生的熱力造成上升氣流,令輪軸轉動. 輪軸上有剪紙,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屏上,圖像便不斷走動. 中國古代在《西京雜記》 、《清異錄》 、《雲仙雜記》 、《武林舊事·卷二·燈品》、《燕京歲時記·走馬燈》中都有提到走馬燈. 民間相傳走馬燈為惠利夫人莘七娘發明. 在日本江戶時代中期是常見的夏夜娛樂項目,中為夏季季語. 在IE,走馬燈效果可用 ... 來實現. 儘管Mozilla、Opera和Safari也支援這個元素,但它始終不在W3C的標準HTML內. 在W3C計劃中的CSS標準內,將有和 相近的效果的語法. 當然,JavaScript等亦可實現走馬燈的效果. *燈藝師 * 中國古代機械工程·走馬燈...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e725ba60f1e3f99fd08122385ae9d8e cb9866b0c6b6b8384d66ad98e874e17a37379552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