餑餑

ㄅㄛㄅㄛ

bō bō

解釋

北平方言。指糕點或饅頭一類的食品。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饅頭,中國傳統麵食,通常用以麵粉製成,將麪粉和水按比例混合發酵後(或拌入內餡)蒸製而成的食品. 華北地區稱為餑餑,關中、中原及江淮部分地區稱為饃,晉語、部分閩語地區也稱為饃饃等. 通常是半球形、長方體,大小從直徑4公分左右到直徑15公分左右均有. 其中,無餡的饅頭是多數中國北方人的主食. 漢朝時,由於磨已廣泛應用,蒸制的麵食也隨之流行於全中國各地,當時統稱為「餅」. “饅頭”一詞最早見於西晉束廣微 ,又稱“蒸餅” . 「饅頭」一詞出自三國蜀漢諸葛亮 . 當時諸葛亮率軍南渡瀘水以討孟獲. 根據當地的習俗,大軍渡江之前必須以人頭祭祀河神. 諸葛亮遂命人以白麵裹肉蒸熟,代替人頭投入江中. 諸葛亮將其命名為「蠻頭」,即蠻人之頭之意 ,江面原先浮癘瘴竟消散,大軍得以平安渡江,一說孤野會討喫討喝;又有一說,饅頭乃張飛徵蜀時發明. 唐代以後,饅頭變小,稱“玉柱”、“灌漿” 、“饅役” 、“粳頭” . 在此之後無論有無餡心均統稱饅頭. 直到北宋纔出現包子這一稱呼,指代有餡的饅頭(用菜葉裹餡的菜包) ,而饅頭一詞本身則逐漸變成無餡製品的統稱. 現在蘇南及浙北地區,如上海、蘇州、杭州,仍將無...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ㄅㄛ˙ㄅㄛ

bō bo

解釋

北平方言。指糕點或饅頭一類的食品。《紅樓夢》第七一回:「我也不餓了,纔吃了幾個餑餑,請你奶奶自吃罷。」《程乙本紅樓夢》第七五回:「月餅是新來的一個餑餑廚子,我試了試,果然好,纔敢做了孝敬來的。」

相似詞

重編國語辭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292be0c70921d9798c9f75962a218089 cb3d7988425331fc76ce6ec3484cbca794fa163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