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略曆

ㄖㄨˊㄌㄩㄝˋㄌㄧˋ

rú lüè lì

解釋

西洋的舊曆法。為古羅馬時期儒略凱撒(Julius Caesar)於西元前四十六年所頒行的曆法,為英語Julian calender的音譯。儒略曆以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為大月,各三十一日;四、六、九、十一月為小月,各三十日;二月平年是二十八日,閏年則為二十九日。因此平年為三百六十五天,閏年為三百六十六天,每四年之中有一個閏年,平均每年有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實際長度多了十一分十五秒,因此節氣逐漸提早,大約一百二十八年就多一天。因此在一五八二年的曆法改革改用「格里曆」。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儒略曆,是格里曆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凱撒採納埃及托勒密王朝亞歷山大港的希臘數學家兼天文學家計算的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取代舊羅馬歷曆法的歷法. 一年設12個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閏,平年365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 因為1月1日是羅馬執政官上任的日期,故其被訂為一年的開始日. 由於累積誤差隨着時間越來越大,之後被教宗額我略十三世於1582年頒行,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裏利烏斯改革儒略曆所制定的曆法,變爲格里曆,即沿用至今的公曆. 但大英帝國、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從儒略曆改用格里曆. 如今包括俄羅斯正教會在內的東歐各東方基督教社羣在計算宗教節日時均仍依據傳統的儒略曆,除此之外現今只有蘇格蘭昔德蘭羣島之富拉島、阿索斯神權共和國和北非的柏柏爾人使用. * 一月(「Januarius」):名字來自古羅馬神話的神雅努斯. * 二月(「Februarius」):名字來自古羅馬的節日Februa. * 三月(「Martius」):名字來自古羅馬神話的戰神瑪爾斯. * 四月(「Aprilis」):名字來自古羅馬的詞a...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5f55fc590dd4addfc929406dd98c46a b783d43295afcad84c65be139fecf26edf64acc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