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

ㄧˋㄕˋㄒㄧㄥˊㄊㄞˋ

yì shì xíng tài

解釋

Ideology

泛指個人或群體所持有關於社會運作方式的思維模式。該詞為法國大革命後恐怖統治時期遭受囚禁的思想家特拉西(Antoine Destutt de Tracy,西元1754~1836)所創,原意為有關形構觀念(idea)的知識體系(-logy)。然而,在馬克思(Karl Marx)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看來,意識形態本身即代表了統治階級對世界的看法,而這種看法必定是扭曲的,因為它只合乎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意識形態也常被視為是優勢群體世界觀的心智反映。也譯作「意識型態」。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意識形態(ideology,意為「理念或想像的學說」;也譯作意識型態;周德偉譯作意理 ;中文早期曾經譯作意德沃羅基,屬音譯;林毓生主張音譯意譯合一,譯為意締牢結 )有兩種具有本質性區別的涵義 :若將意識形態視其為一種無價值偏見的概念,意識形態可視為是想像、期望、價值及假設的總合 ;若考慮政治的層面,則意識形態是「所有政治運動、利益集團、黨派乃至計畫草案各自固有的願景的」總和. 可參見政治意識形態列表. 卡爾·馬克思所理解的意識形態是一種不平等的權力關係,是統治階級爲了欺騙和使權力關係具有合法性的產物,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扭曲對於現實的認識 ,馬克思也稱其為上層建築. 通常是某些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形塑了意識形態的基礎. 現代社會的政治意識形態撕裂主要體現在左派與右派. 官方意識形態指由國家機器進行政治宣傳的意識形態,通常和一黨專政的政治意識形態宣傳相關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後毛澤東主義到後馬克思主義的官方意識形態變化 . 當視其為一種無價值偏見(wertfrei)的概念時,意識形態是「所有政治運動、利益集團、黨派乃至計畫草案各自固有的願景的」總和,並通過媒體來轉達意識形態. 哈維爾...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dab9d90758cdef9b5e7e3b3d9e3d9fe b78096c869819fb055359bb872de51ac77754a8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