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變

ㄌㄧˋㄅㄧㄢˋ

lì biàn

解釋

文字學上指篆書改寫成隸書的經過。隸變過的形體,往往與原篆有些差異。例如:篆書「」隸定成「秊」;隸變成「年」。隸定字仍可窺測出篆體的結構,隸變字則變形較大。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隸變,是漢字由小篆演變為隸書的過程,大約發生在秦漢之間,是漢字發展的轉捩點. 由於小篆筆劃繁複,書寫不方便,一些下級官員(隸)於是將筆劃簡化(如將「艸」頭簡化為「艹」,「靁」字下的三個田減為一個,變成「雷」),將弧筆改為直筆,方便書寫;又將同一偏旁用在不同位置時改為不同形狀(如「心」用在旁:情;用在下:恭)等等. 對後世的漢字有很大的影響. 現代的楷書和行書寫法絕大部份和隸變之後相差不遠. 在漢字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更貼合當時社會急速發展的需要,文字有需要變得更方便書寫. 因此,無論筆畫多少,都要逐筆拉長,並要求每筆都要配合疏密長短的篆書,有需要變為更便於書寫的、有平直方正的字型特點的隸書. 在隸變的過程中,許多漢字構形的理據都被簡化了. 漢文字從此脫離了圖畫的性質,變成了便於書寫的符號. 有些偏旁和筆劃系統至今仍沿用,而且偏旁都有一定的規律,例如「亻」「口」「火」「木」「冫」等形旁多在漢字的左邊;「力」「見」「刂」「鳥」「斤」等形旁都在右邊;「冖」「雨」「穴」等形旁都在上邊;「凵」「心」「皿」等形旁都在下邊等. 這些書寫的規律,對認字和書寫方面都帶來很大的方便. 初期有前3...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c5075dd764796ae76c52fe0a8d9755d b27144e7f7f5c9fa4fcfbe951d904ac467ecdd5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