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

ㄅㄞˊㄉㄧㄥ

bái dīng

解釋

1.平民。《隋書.卷三七.李穆傳》:「既而大悅,謂公主曰:『李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也稱為「白民」。

2.屬軍籍的壯丁。《宋書.卷八四.鄧琬傳》:「琬遣龍驤將軍廖琰率數千人,并發廬陵白丁攻襲。」

3.文盲,不識字的人。唐.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相似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白丁在中國古代指“沒有功名、沒有官職或文盲的平民”,如《隋書李敏傳》:“(隋文帝)謂公主曰:‘李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也指“隸屬軍隊指揮而沒有軍籍的民間壯丁” . 他們身著樸素白色上衣因此稱之爲白丁(另有因封建等級制度家門上不準安裝門釘,故稱白丁的說法). 從朝鮮王朝開始「白丁」便是沒有自由之人. 七般公賤指的是官婢、妓生、吏族、驛卒、獄卒、犯罪逃亡者,八般私賤則指巫女、皮革鞋製品的工匠、使令(宮庭樂師)、僧侶、賣藝之人、男寺黨、舉史(表演唱歌跳舞的賣藝之人)以及白丁. 1423年開始、朝鮮世宗為了緩和對屠夫的差別待遇將他們稱為“白丁”,地位較高的是良民. 這樣子的階級差別意識之下,漸漸地“白丁”一詞便成中下階層的代名詞. 一部分白丁來自圖們江以南的女真人與契丹人,另一部分是政治犯. 他們生活在都市與村莊以外邊鄙地區,以數十戶至數百戶聚居. 他們本來只可從事屠宰業者、肉販與柳器匠,後來規制放鬆,充當官家的劊子手,甚至從事農業. 但最多還是與屠牛有關的工作(他們本身對農業興趣不大). 因為他們沒戶籍,可免於官府的徵稅和徭役,反而...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df4013a5d16605ebe5139ac7be34ea5 a4f0aa6bfec80c95a536d8f3336da2188f666ab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