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遊詩人

ㄧㄣˊㄧㄡˊㄖㄣˊ

yín yóu shī rén

解釋

西方中世紀末期一種流浪詩人吟唱詩歌、彈奏豎琴的傳統。上自貴族王公,下至販夫走卒,皆以欣賞為樂。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在中世紀蓋爾及凱爾特布立吞人文化中,一位吟遊詩人(高盧語:Bardos,英語、蘇格蘭蓋爾語及愛爾蘭語:Bard,威爾斯語:Bardd,布列塔尼語:Barzh或Barz )是一位專精於敘說故事(包含口述歷史及系譜)、製造韻文、編作曲目等技藝的人,通常被君主或貴族僱用,以紀念其祖先事蹟並讚頌其當下的行動. 原先是一個特定的、階級較低的詩人羣體(在愛爾蘭及高地蘇格蘭與較高等的「fili」相對), 在近現代逐漸衰退後,該詞被用於廣泛指稱作家或,尤其是用於指稱其中知名者,例如威廉·莎士比亞被稱作「埃文河畔的吟遊詩人」(the Bard of Avon,或經常簡稱the Bard),或如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被稱作「孟加拉的吟遊詩人」(the Bard of Bengal). 吟遊詩人在古凱爾特人社會中享有特權. 他們吟詩讚美部族首領,並歌頌英雄事績,慶祝法律的頒行. 高盧的吟遊詩人在羅馬帝國統治下已經消聲匿跡,但是在蘇格蘭的蓋爾語地區吟遊詩人一直存在到18世紀. 在威爾斯,雖然15世紀和16世紀藝術家年會上的競賽十分激烈,但是中世紀以後的吟遊詩人水準還是大為下降. 直到今日,要在上...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a004721f3a4d4947a77623acf2c5589 a417cb4ea0e26ce1fabeaa4a9e13513ca844bfb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