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報

ㄉㄚˋㄗˋㄅㄠˋ

dà zì bào

解釋

1.大陸地區指張貼於學校、工廠、街頭等地的文字或圖畫,內容大抵以政治宣傳和權力鬥爭為重心,盛行於文化大革命時期。他在牆上貼了幾張大字報,表達對這件事的態度。

2.電視節目錄影現場中,把相關內容用大字書寫;藉以提示表演者的大型紙張或看板。那位歌手看著大字報才順利的唱完整首歌。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大陸地區張貼於學校、工廠、街頭等地的文字或圖畫,盛行於文化大革命時期,內容大抵以政治宣傳和權力鬥爭為重心。

2.電視現場節目用來提詞的看板。

3.早期電視新聞主播使用大字報,其功能相當於現在的讀稿機。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大字報是張貼於牆壁,並以大字書寫的壁報,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1980年代流行於中國大陸的言語—書寫形式;是文化大革命“四大”(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之一. 它既是一種言語—書寫形式,卻又不單純是言語—書寫方式,更是一種政治工具,與當時頻繁出現的政治運動相關聯及階級鬥爭、政治暴力的實現方式. 大字報也被認爲在一定程度上泄露了中國共產黨的機密. 在文革時期,美國情報機構十分關注這些大字報所披露的內容,並通過多種渠道收集這些大字報 . 毛澤東曾說“中國自子產時就產生了大字報”,把古代中國的揭帖認定爲大字報的起源. 古代的揭帖是私人張貼的啓事. 廣義上指現代所有張貼於公衆場合的大字海報、告示、通令、傳單、標語口號、表揚稿(或批評、檢討)、商品廣告,都可以稱作大字報. 但具有特殊政治功能的大字報則直接起源於1957年反右運動發動前夕. 1957年5月19日第一張大字報出現在北京大學飯廳的灰色牆壁上,內容是質疑共青團北大團委出席共青團三大的北大代表的產生方式(亦有人考證,1955年7月開始的肅反運動中廣西柳州市、賓陽縣均有大字報出現;見《柳州市志》第五卷廣西人民出版...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4188131bafe830ec3028468a44f89970 948786b786659c88a55a140fa79bed271a7ae94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