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樂業

ㄊㄨˇㄌㄜˋㄧㄝˋ

ān tǔ lè yè

解釋

人民生活安定,樂於從事的職業。參見「安居樂業」條。《三國志.卷一○.魏書.賈詡傳》:「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義參「安居樂業」。見「安居樂業」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安居樂業」之典源,提供參考。《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雜處。士相與言仁誼於閒宴,工相與議技巧於官府,商相與語財利於市井,農相與謀稼穡於田壄,朝夕從事,不見異物而遷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1>,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2>其食而美其服,雖見奇麗紛華,非其所習,辟猶戎翟之與于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節,財足而不爭。於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故民有恥而且敬,貴誼而賤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嚴而治之大略也。〔注解〕(1)不肅而成:不必嚴肅地教導便使之有所成就。(2)甘:動詞,津津有味地吃著。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安居樂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自古以來,人民都有「安居樂業」的渴望。早在先秦典籍《老子》中,對於人民理想生活的雛形便有過如此一段描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其描述之理想情境為:人人能吃得美味,穿得足夠,住得安穩,工作愉快。雖然與鄰國距離相近,但因為大家都能自給自足,故人民之間不必因交易所需而往來。這樣的概念也呈現於漢代史書《漢書》,在論述經濟思想的〈貨殖傳序〉中陳述了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人,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各自的技能,其後代子孫也在適切的環境中,輕鬆學得先人所傳授的一切,大家都過著安定和樂的生活。而原文中有「各安其居而樂其業」這段話,後來「安居樂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活安定和樂,而且喜好自己的職業。

書證

01.《漢書.卷九.元帝紀》:「今所為初陵者,勿置縣邑,使天下咸安土樂業,亡有動搖之心。」02.明.歸有光〈送張子忠之任南昌序〉:「地介江湖,盜賊多有,殲其魁傑矣,又獨不可使聞教令而解散,安土樂業,如渤海之政乎?」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6303e782884bf67ecb774e9e0cc7be5 9461ac9f81f02fea4a7260c8ebd805b24373bf5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