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部首以外筆畫 總筆畫
6 13

ㄅㄧˋ

解釋

1.君主。

2.徵召。舉、

3.躲開、迴避。通「避」。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名]

君主。《書經.洪範》:「惟作福,惟作威,惟玉食。」

[動]

1.徵召。《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而之。」《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太祖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

2.驅除、屏除。如:「邪」。《楚辭.屈原.遠遊》:「風伯為余先驅兮,氛埃而清涼。」漢.王逸.注:「掃除之也。」明.陳繼儒《李公子傳》:「忽有執公子衣者曰:『願人,臣有所言,公子不憶於陵時乎?』」

3.躲開、迴避。通「避」。《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之,所以報也。」《禮記.儒行》:「儒有內稱不親,外舉不怨。」

重編國語辭典

ㄆㄧˋ

解釋

1.古代斬首之刑。

2.排除、駁斥。通「闢」。除、謠、邪說

3.荒遠幽隱的。通「僻」。

4.偏頗邪惡的。通「僻」。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名]

1.法度、刑法。如:「大」。《詩經.大雅.板》:「民之多,無自立。」漢.毛亨.傳:「,法也。」漢.桓寬《鹽鐵論.周秦》:「故立法制,若臨萬仞之壑。」

2.荒遠幽隱的地方。《戰國策.秦策一》:「今夫蜀,西之國,而戎狄之長也。」《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其霸何也?』」

[動]

1.開拓。通「闢」。《詩經.大雅.江漢》:「式四方,徹我疆土。」《孟子.梁惠王上》:「欲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2.排除、駁斥。通「闢」。如:「除」、「謠」、「邪說」。

3.比喻。通「譬」。《荀子.王霸》:「是過者也,過猶不及也;之是猶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4.捶胸。通「擗」。《詩經.邶風.柏舟》:「靜言思之,寤有摽。」

5.偏頗、偏私。《管子.任法》:「卿相不得翦其私,群臣不得其所親愛。」

[形]

乖僻、偏邪。通「僻」。《莊子.秋水》:「行殊乎俗,不多異。」《禮記.玉藻》:「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之心,無自入也。」

重編國語辭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581fdf7e1923af11135fa2918fe28c6 8c11e9e97ccc649dda0106e8c49f974db62076a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