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衣

ㄈㄚˇ

fǎ yī

解釋

1.僧人所穿的袈裟。《法鏡經》:「或乏法衣者,當以給施之。」

2.道士行道的法制衣服。《西遊記》第六十七回:「那道士,頭戴金冠,身穿法衣。令牌敲響符水施為。」

3.司法人員和辯護律師執職務時所穿的制服。也稱為「法服」。

相似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袈裟(काषाय;kasāva;කසාවත;ཆོས་གོས),又譯為迦沙曳、加沙野、袈裟野、迦邏沙曳、迦沙、加沙、迦羅沙曳等,意譯為壞色衣、不正色、染色衣、染衣、污染衣;另有多種稱呼:福田衣、田相衣、糞掃衣(pāṃsu-kūlika)、割截衣、雜碎衣、三衣(Trini Cīvarani/Tricīvara;ticīvara;chos gos nam sum,義爲三種法衣)、僧衣、蓮服、法衣(cīvara,cīvara;ngur mig,義爲赤黃色衣)等. 是佛教僧侶的衣裝,最顯著的特點是“偏袒右肩”、“割截田相”、“染不正色”,釋迦牟尼佛曾說三世諸佛都穿着同樣式的袈裟示現成佛的. 在原始佛教中是佛教沙門日常衣裝,且戒律要求“三衣不離身”;現今在處於熱帶地區的南傳巴利語系佛教中仍爲僧衆的日常衣物,不同傳承略有樣式上的區別;而北傳佛教地區冬季較寒冷,三衣不足以禦寒,故袈裟多作爲法會等特定場合下穿着的法器,表法象徵意義多於實際穿着意義,而日常衣裝被當地樣式所取代,如漢地的漢服等. 狹義上指安陀會、鬱多羅僧、僧伽梨“三衣”,廣義上指三衣以外的所有僧用衣物. 梵語和巴利語kasāva,本意是...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956aa524921f3dedc0a93e09adca558 7ff1eb270a75698fb29682493c28cc07a842b2b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