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

ㄕˊㄙㄢㄏㄤˊ

shí sān háng

解釋

1.著名的小楷法帖。晉王獻之書洛神賦殘存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飛」字止,共十三行,故稱為「十三行」。據元趙孟頫《松雪齋集》所載,墨跡有兩本:一為晉時用麻箋所書,乃宋高宗先收得九行,賈似道再得四行,最後為趙孟頫所得。一為唐人用硬黃紙所書,後有柳公權跋兩行,世稱為「柳跋十三行」。

2.鴉片戰爭前,廣州官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商行。行數並不固定。其對官府負有承保和繳納外商船貨稅餉、規禮、傳達官府政令及管理外商船員等義務,卻也享有對外貿易的特權。西元一八四二年訂定南京條約後,十三行專營對外貿易的特權終被取消。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十三行可以指: * 廣州十三行:清朝在廣州設立的壟斷海外貿易的官辦商行. * 十三行遺址:臺灣北部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位於新北市八里區、保存及推廣上述文化的考古博物館. * 頭城鎮十三行:臺灣宜蘭縣縣定古蹟....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4397e5c24196e798c72da39b368675df 74b8e76d94daf12845e50eb50cfe8e7cc3923e7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