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璽

ㄍㄨㄛˊㄒㄧˇ

guó xǐ

解釋

一國元首所使用,代表國家最高權力的印信。國家元首發布重要人事命令時必加蓋國璽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一國元首所用,代表國家最高權力的印信。《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徐璆》:「術死軍破,璆得其盜國璽。」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璽是帝王用以署名的印章,武則天以後則多以寶名之. 「璽」字的由來是秦始皇以和氏璧(一說是用藍田玉)製造玉璽,璽為印記之意. 古時不少國家的君主均有專用的印章為印記,其中又以秦始皇的傳國璽最爲知名. 現代也以「璽」稱呼國家使用的印章,稱為國璽. 秦、兩漢、新、魏、西晉、前趙、東晉、宋、南齊、梁、陳、隋、唐、後梁及後唐各朝沿用秦始皇之傳國玉璽,上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和氏璧製造,其中在王莽篡漢時,曾向當時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索取傳國玉璽,王政君非常憤怒,便將玉璽取出摔砸於地,為此傳國璽還碎了一角,雖然日後王莽以黃金補上缺角,卻仍看的出摔碎的痕跡. 傳國玉璽在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之時失蹤. 在宋朝以前,皇帝通常也同時沿用秦朝乘輿七璽的制度,即在僅用於禮儀場合的傳國璽外,另作皇帝日常辦公用璽六方(皇帝之璽、天子之璽、皇帝行璽、天子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信璽),重大禮儀時與傳國璽一道作爲禮器同列於御座御輿之前,象徵皇權至上. 惟唐初失傳國璽,唐太宗另作一方寶璽代替,後復得傳國璽,則自作寶璽易名“皇帝神璽”,傳國璽稱“受命璽”,與皇帝天子六璽合爲乘輿八璽. 五季紛擾,璽制混亂,至宋,皇帝就...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a2e0cb902dbc20b55b1ac94e48beb60 73d3fb20c18972921628eef84cf31c396b8274b1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