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

ㄍㄨㄛˊㄇㄧㄣˊㄍㄜˊㄇㄧㄥˋ

guó mín gé mìng

解釋

專指二十世紀初,由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革命家領導推翻滿清政府的革命運動。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國民革命」一詞,常被中國國民黨廣泛用於國民革命軍東徵、中國抗日戰爭、第一次國共內戰等軍事行動中,現多指1924至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中國國民黨聯合中國共產黨進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動,其中以反對和推翻北洋政府統治爲主體的戰爭,稱爲北伐戰爭. 又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大革命.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1925年孫文逝世後,國民政府成立. 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發動清黨,即整肅赤色分子的事件,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1928年,奉系領導人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廢除五色旗,改用青天白日紅旗,北洋政府覆滅,國民政府名義上統治了舊有的內地十八省與東三省,國民革命結束. 國民革命一詞最早使用在於孫中山在同盟會時期所撰寫的《同盟會革命方略》一書中的「軍政府宣言」,用以標明,中國歷代的推倒舊朝代的革命運動,不過是彰顯君主帝制變革的「英雄革命」;現在推倒滿清的革命運動,是彰顯民主共和精神的全民革命運動,所以用『國民革命』稱之. 自從「軍政府宣言」以後,孫中山就沒有再對「國民革命」做多餘的解釋,晚年在於「北上宣言」與「國民黨最小綱領宣言」,對於國民革命意思...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fc41cb3762bc23ef3323df4f601bbaf 5e5e01b78d27a8888938f6d8c931815b22a1ae7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