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戲

ㄋㄢˊㄒㄧˋ

nán xì

解釋

一種宋、元時期流行於我國南方的戲曲。起源於浙江溫州,是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音樂主要是南曲。元代末期出現一些藝術成就較高的作品,如琵琶記,及四大傳奇的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等。南戲是從宋詞、宋雜劇和里巷歌謠等綜合發展而形成。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一種宋、元時期流行於南方的戲曲。是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直接影響明代傳奇。因起源於浙江溫州,故也稱為「永嘉雜劇」、「溫州雜劇」。當地稱為「戲文」。所用的音樂主要是南曲。南戲的早期作品傳世很少,直到元代末期,始有一些藝術成就較高的作品出現,如《琵琶記》,及四大傳奇的《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等流傳至今。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南戲是中國戲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戲劇類型,元朝,流行於中國南方,為區別同時代的「北曲雜劇」,後人稱之為南曲戲文、溫州南戲或戲文. 南戲誕生於南北宋交接年間的浙江溫州,故稱「溫州雜劇」或「永嘉戲曲」. 元朝末年發展到巔峯,明中葉後逐漸被新興的崑山腔所替代,並演化為明清的主要戲劇——傳奇. 據明代祝允明的《猥談》記載:「南戲出於宣和之後,南渡之際,謂之溫州雜劇」. 而徐渭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完成的《南詞敘錄》一書中記載:「南戲始於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趙貞女》、《王魁》兩種實首之……其盛則自南渡,號曰『永嘉雜劇』,又曰『鶻伶聲嗽』. 」 北宋時的溫州是繁榮的港口城市,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後商品經濟更加活躍. 原本流行於農村民間的歌舞小戲和俚巷歌謠進入城市,業餘戲班也成為職業劇團. 在吸取了市民中流行的民歌小調或諸宮調、雜劇的長處後,形成了一種新的戲曲形式. 早期南戲的創作者多為民間的「書會才人」,文字比較俚俗,保留了不少坊巷舊名和方言土語. 在宋代,南戲流行於民間,不為士大夫所重視,甚至遭到禁止. 理學家朱熹任漳州知府時,也曾禁止當地戲曲演出. 現存的南戲劇本大多已經...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76bcae8ba1911ba4e36418b0aa61301 5dcca0eb33432daa20a458ebb7f09cc60633398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