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俱焚

ㄩˋㄕˊㄐㄩˋㄈㄣˊ

yù shí jù fén

解釋

美玉和石頭一同被燒毀。比喻不論好壞,一起毀滅。語出《書經.胤征》。她不甘心向惡勢力屈服,終於選擇了這個玉石俱焚的結局。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美玉和石頭一同被燒毀。語出《書經.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後指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三國演義》第一一六回:「如執迷不降,打破關隘,玉石俱焚!」《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既如此,何不乘機反邪歸正?朝廷必有酬報。不然他日一敗,玉石俱焚。」也作「玉石同焚」、「玉石同燼」、「玉石同沉」、「玉石俱燼」、「玉石俱摧」、「玉石俱碎」。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美玉和石頭一同被燒毀。語出《書經.胤征》。後用「玉石俱焚」比喻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同歸於盡」

典源

《書經.胤征》今予以爾有眾,奉將1>天罰。爾眾士同力王室,尚弼2>予,欽承天子威命。火炎崐岡3>,玉石俱焚;天吏逸德4>,烈于猛火。〔注解〕(1)將:進行,執行。(2)弼:音ㄅ|ˋ,輔助。(3)崐岡:指崑崙山,產玉。(4)逸德:失德、瀆職。

典故說明

《書經》即《尚書》。為上古文獻。今傳《尚書》有真古文和偽古文兩部分。〈胤征〉屬偽古文《尚書》。一般認為多抄襲先秦古書的文句,雜入所杜撰之文中,所以亦有其文獻上的參考價值。據〈書序〉記載,羲氏與和氏歷代為日官,負責觀察天象四時。至夏帝仲康時,因為沉迷於飲酒而怠忽職守,於是仲康派胤侯前往征伐。出師之前,胤侯做了這篇〈胤征〉來訓誡勉勵將士們。文中提到:「今天我將要率領你們這些勇猛的將士,前往討伐失職的羲氏與和氏。你們應該輔助我,一同為天子效力。崑崙山上如果發生大火,美玉和石頭都將一同焚毀;天子的官吏若是失職,對天下百姓所造成的傷害比烈火還要可怕啊!」後來「玉石俱焚」被用來比喻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

書證

01.《書經.胤征》:「火炎崐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02.《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上》:「火炎崐岡,玉石俱焚;黔首相悲,朝不謀夕。」03.《宋史.卷三八五.蕭燧列傳》:「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04.《三國演義》第四一回:「公可往說劉備:如肯來降,免罪賜爵;若更執迷,軍民共戮,玉石俱焚。」05.《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鰍兒雙鏡重圓》:「我陷在『賊』中,原非本意,今無計自明,玉石俱焚,已付之於命了。」06.《三俠五義》第一一九回:「若論捉拿奸王,易如反掌;因有仁兄在內,惟恐到了臨期,玉石俱焚,實實不忍。」07.《鏡花緣》第二四回:「女兒既有所見,兼因駙馬暴戾異常,將來必有大禍,惟恐玉石俱焚,因此不避羞恥,曾於黑夜俟駙馬安寢,暗至他的門首,勸他急速回鄉,另尋門路。」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比喻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

【使用類別】用在「一同毀滅」的表述上。

【例句】<01>核戰一旦爆發,結果必是萬物成灰、玉石俱焚。<02>你把優秀和不適任的員工一概裁退,豈不是玉石俱焚?<03>他們要是逼得我無路可走,大不了和他們來個玉石俱焚。<04>雖然表面看不出來,但他內心早已下定決心,要與對方玉石俱焚。<05>歹徒撂下狠話:如果我們村子再頑強抵抗,大軍一到,必要我們玉石俱焚。

相似詞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b300abc244c6e2795a4f2424fe2f6b5 51f3aeaec2aecd0d00736574404e13993bb9a81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