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九淵

ㄌㄨˋㄐㄧㄡˇㄩㄢ

lù jiǔ yuān

解釋

人名。(西元1139~1192)字子靜,南宋撫州金谿(今屬江西省)人。曾結茅講學於象山,學者稱象山先生。嘗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所見多不合。熹重道問學,主張格物窮理;九淵重尊德性,主張心即是理。九淵學說後由明朝王守仁繼承發揚,成為陸王學派。著有《象山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語錄》四卷。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陸九淵,字子靜,撫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縣)人. 南宋哲學家,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 因講學象山書院(位於江西省貴溪縣),世稱「象山先生」,學術界常稱其為「陸象山」. 兄陸九韶、陸九齡,亦儒學名家. 陸九淵出身於一個九世同居、闔門百口的世家. 他的八世祖陸希聲曾爲唐昭宗之宰相,陸九淵是個神童,母親饒氏早逝,由長嫂哺育成人. 三、四歲時向父親提出“天地何所之”的疑問,久思竟至廢寢忘食. 乾道八年(1172年)三十四歲中進士,先任隆興建安縣主簿,後改建安崇寧縣. 大約十年後,他被薦爲國子監正,不久,又遷「編修敕令所」的「刪定官」. 陸九淵少年時曾讀三國、六朝史,有感於當時“夷狄亂華,後又聽長輩講“靖康之恥”,於是曾剪斷指甲,學習弓馬,慨然要爲大宋朝廷復仇. 在任「刪定官」時,他便“訪知勇士,與議恢復大略”,朝廷論對時,“遂陳五論:一論仇恥未復,願博求天下之俊傑,相與舉論道經邦之職;二論願致尊德樂道之誠;三論知人之難;四論事當馴致而不可驟;五論人主不當親細事. ”(《宋史·陸九淵傳》) 淳熙十三年(1186年),他被差管台州崇道觀,因這只是個管理道觀的閒職,於是他便歸江西故里講學,彙集了四...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ca04ea040722dcf10e7d2719a51137a 50bbe54ad058ee5d84d7342d0638ec89cc760eb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