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

ㄙㄢㄈㄨˊ

sān fú

解釋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分別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金瓶梅》第八回:「那時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熱。」《紅樓夢》第六七回:「今年三伏裡雨水少,這果子樹上都有蟲。」

2.三重伏兵。《舊唐書.卷一二一.僕固懷恩傳》:「瑒令高彥崇、渾日進、李光逸等設三伏以待之,賊半渡,伏發,合擊而走之。」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三伏為中國古人在長期對自然的觀察中,認為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也就是俗話所謂「熱在三伏」 ,現在民間一般亦普遍接受此看法. 是農曆中夏季長達30天或40天的一個時段,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 三伏開始日大約在公曆的7月10至20日之間,結束日大約在8月8至18日之間(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北半球每年炎熱天氣中的一段. 一年中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在不同的年份爲10或20天.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 以下表格介紹三伏 #夏至約公曆的6月21日前後. #中國古代的農曆是用天干、地支合成的六十甲子排列年、月和日,而庚日就是帶庚的日子,庚日共有六個,即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及庚申日. #立秋約公曆的8月8日前後. * 許名瑲(2015). 敦煌漢簡2263《永始四年曆日》復原試擬 *數九 *土用丑日 *三伏貼 *狗日 [[Category:夏]]...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626eb0f3b03c2ac0dbca91a2a56295f 4df713ef4f7e0995fe302fba031f36cf1f115de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