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生

ㄍㄨㄥˋㄕㄥ

gòng shēng

解釋

科舉時代,選府州縣學生員之學行俱優者,貢諸京師,升入太學,有副貢、拔貢、優貢、歲貢、恩貢等名,統稱為「貢生」。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貢生,雅稱“明經”. 明清兩朝秀才(又稱生員)成績優異者,可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 貢士不同於貢生,舉人經會試而被錄取者稱貢士,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爲進士. 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納貢;清代有歲貢、拔貢、恩貢、副貢、優貢和例貢,此外還有軍功貢. 歲貢是每年或每兩三年由各省學政從各府、州、縣學中選送優秀廩生升入國子監就讀,稱爲歲貢. 歲貢第一名,稱為「歲貢元」. 拔貢在明代稱為選貢,是由朝廷在規定時間內選拔到國子監讀書的人. 至清初改稱拔貢,每六年選拔一次,而清高宗乾隆七年(1742年)起改爲每十二年一次. 恩貢是皇帝登基或其他慶典頒佈「恩詔之年」,在歲貢以外加選一次,稱爲恩貢. 副貢是指在鄉試中式副榜者. 副榜始於元朝至正八年(1348年). 明朝非常制,永樂中會試曾設副榜,嘉靖中設鄉試副榜,準作貢生,入國子監讀書肄業,稱為「副榜貢生」,簡稱副貢. 到了清代則成為定 ,由各省學政在鄉試錄取名單外,增列優秀落榜者編為副榜. 優貢是每三年由各省學政從儒學生員中考選一次,每省不過數名,亦無錄用條例. 同治中規定,優貢經廷試後可按知縣、教職分別任用. 例貢在明代稱為納貢...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25069bdbdcb6583c7a950eaaa2f03c14 4b55d1607b128af3b3014c428c9a46e92d5ba69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