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

ㄗˋㄗㄞˋ

zì zài

解釋

愉悅,舒暢不受拘束。逍遙自在

相反詞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自任己意而毫無阻礙。《漢書.卷八六.王嘉傳》:「大臣舉錯,恣心自在,迷國罔上,近由君始,將謂遠者何!」唐.韓愈〈扶風郡夫人墓誌銘〉:「左右媵侍,常蒙假與顏色,人人莫不自在。」

2.佛教用語:(1)謂自由舒適。《法集要頌經》卷二:「除冥超神仙,善獲得自在。」(2)自我決定主宰。《中論》卷四:「人在眾中愧於涎出,而涎強出,不得自在,當知無我。」《金七十論.卷上》:「譬如父存時,兒不得自在。」(3)印度稱創造宇宙的天神,在佛教為天神之一。《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一九九:「若謂自在更待餘因方能生者,便非自在如餘因故。」

相似詞

相反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自在(ईश्वर;issara) ,音譯伊濕伐羅,印度教和佛教用語,又作無礙、縱任,即自由自在,做任何事均無障礙;梵語還表示主人、祜主,故又可譯爲自在主、自在祜主,印度教譯爲上主. 佛教的“自在”指解脫後的“生死自在”,不受輪迴、不受煩惱 . 此為諸佛及上位菩薩所具之功德,故佛亦稱自在人.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玄奘法師認爲應譯爲“觀自在”,即是此自在無礙之義. 佛菩薩的自在力有下列種類 : #菩薩所有的兩種自在:觀境自在、作用自在. #第八不動地以上菩薩所具有的四種自在:無分別自在、剎土自在(亦作淨土自在)、智自在(第九善慧地)、業自在(第十法雲地);另說戒自在、神通自在、智自在、慧自在. #五種自在:壽命自在、生自在、業自在、覺觀自在、眾具果報自在. #如來法身具足八自在:能示現一身為多身、示現一塵身而充滿大千世界、大身輕舉遠到、於一土而化現無數不同之身、眼耳鼻舌身之功用互通、得一切法而如無法想、說一偈義而經無量劫、身遍諸處而猶如虛空. #行六波羅蜜可成就十種自在:命自在、心自在、財自在、業自在、生自在、願自在、信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在十種自在中各自在又分十種...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ㄗˋ˙ㄗㄞ

zì zai

解釋

舒暢、快樂而不受拘束。《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每日測字的錢,就買肉喫,喫飽了,就坐在文德橋頭測字的桌子上念詩,十分自在。」

相似詞

重編國語辭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f8dbd62151b715c069863bd8d4b599a 4828e6c5ed3e2320e24da7e604c746bf54edc0b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