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氣

ㄒㄧˊㄑㄧˋ

xí qì

解釋

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慣或作風。他總是改不了這種公子哥兒的習氣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慣。宋.蘇軾〈再和潛師〉詩:「東坡習氣除未盡,時復長篇書小草。」《官話指南.卷三.使令通話》:「那些買賣人的習氣,都愛要謊價,你也別竟聽他們要,總要還個價兒。」

2.佛教用語。佛教瑜伽行派稱過去行為所造成的潛在力量。《瑜伽師地論》卷五三:「謂於阿賴耶識中,一切諸法遍計自性妄執習氣,是名安立種子。」

相似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習氣(वासना;Vāsanā;),又譯為煩惱習、餘習、殘氣、氣習 、串習、宿習、習等 ;佛教、印度教等的印度諸宗教的術語,義爲眾生在輪迴中 由自己前世 累積的善與惡業力、行為、喜好、習慣等殘留到今世,導致生來具有一些精神和行為方面的特徵,常用來指不好的、與煩惱有關的習性. 大乘佛教唯識學派提出“種子論”,認為眾生持續造業,薰染識田,如同種下“種子”,發芽結果,帶入來世,這個過程稱為薰習 . “習氣”一詞的梵語詞源主要是वासना. 此外譯為習氣者,有時也有,義爲修習、重複、串習,因反復的練習而成習慣,引申為習氣、串習 ;或者,義爲修、修習,它的主要含義是修習,對應的藏文是(sgom pa),但也可以表達習氣的意思. 佛教認為,習氣就像塵垢,頑固的附著在識上,即使用智慧的水浣洗乾淨,垢氣猶在;也像燃香的氣氛,即使香已燃盡(譬喻壽盡),其香味尚未散盡;又如酒瓶,將酒瀉盡(譬喻壽盡),其酒瓶裡仍然留有酒的味道,浣洗多次仍難消散. 《大智度論》指出,眾生因為無明而造業,造業生出煩惱,煩惱生出不淨心,不淨心又生煩惱,久習煩惱,而有習性薰染,如同被煩惱鎖鏈鎖住,即使解脫初時仍行走不便.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7fbff1ca668fa895bb35fa6ee8db956 480477fdb2bdba52c476715b44e1e0c75528fae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