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學

ㄒㄩㄢˊㄒㄩㄝˊ

xuán xué

解釋

1.魏晉時代,何晏、王弼等發揮道家老莊思想,融合《周易》等儒家經義而形成的思想潮流。因為談論的主題為玄虛的道理,故稱為「玄學」。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玄學研究的代表性人物。

2.哲學的一部門。源自亞理斯多德的哲學系統,探討所有現象、事物的存在基礎及理則 特性。為超越物質而存在的基本問題。今多稱為「形而上學」。玄學研究的對象是本體界的存有、本質和結構,而非現象界的事物。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魏晉時代,何晏、王弼等發揮道家老莊思想,融合周易等儒家經義而形成的一種思潮。因為談論的為玄虛的道理,故稱為「玄學」。

2.哲學的一部門,為英語Metaphysics的意譯。參見「形而上學」條。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玄學是盛於魏晉南北朝的哲學思潮,本來以解釋「三玄」(《老子》、《莊子》和《周易》)為主,後來發展成討論和解釋其他道家、儒家經典的清談風氣. 由於在現代,「玄學」一詞已轉變為風水命理神祕學等意思,所以現今多被稱為魏晉玄學. “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一章的末句「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在東漢末期至晉朝期間,正統儒家名教之學開始受到質疑,於是從儒家轉向道家. 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何晏、王弼提出“名教本於自然”,治理社會要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為本,以儒家的名教為末. 阮籍、嵇康為竹林七賢之首領,其學被後人稱為“竹林玄學”. 他們認為“越名教而任自然”,強烈反對儒家的名教,駁斥何、王二人之“貴無論”. 向秀、郭象、裴頠等則認為萬物皆是自然而生,主張“名教即自然”,則名教亦是萬物之一. 在南北朝時期,劉宋的宋明帝把玄學與儒學、文學、史學並列為「四科」,不過此時玄學已經沒有新發展,在張湛的《列子注》後,大多隻要討論前人留下的論點,而在佛教傳入後,玄學逐漸式微. 玄學主要涉及有無、生死、動靜、名教、自然、聖人有情無情、聲音哀樂、言能否盡意等. 在後世...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c0afb1b30293910fff02d934c858731 3a82e2153feea81a90dd70478a7430814ee3853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