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音

ㄑㄧㄝˋㄧㄣ

qiè yīn

解釋

古代中文用兩字併成一音的注音方法。上字取它的聲,下字取它的韻與調。如信的切音為息晉切。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反切(又稱反語、音反)是中國自古以來漢字(廣義的)注音方法,一般取兩個常用字:前者稱反切上字,取其雙聲之聲母;後者稱反切下字,取其疊韻之韻母和聲調 . 反切是中國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注音方法之一. 至於反切法之發明有說啟發自西域梵文字 ,因此狹義上講,規律整齊的反切注音系統是拼音字母系統 . 在反切法誕生之前,直音法(即是「讀若某」、「如某」等)是常用的字書注音方法. 這種方法在東漢之前佔據字書之主流,例如《說文・玉部》:「珣,讀若宣」;《說文・宀部》:「宋,居也,從宀木,讀若送. 」等. 一般是用一個字注另一個同音字. 也因此,直音法的侷限十分明顯:依時空之不同,每個字的發音都存在差異,且一些情況下,使用某字的假借字(如廣韻裡「行」字和「絎」、「胻」字等)或生僻字來注音,有時反而會造成不解 . 這種情況在其他注音方法出現之後得到了改善,而韻書也常常把多種方法一起使用以追求準確. 關於反切法之源起,學界說法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出現於佛教傳入中原後的東漢,魏晉開始盛行 . 至於誰是第一個使用反切的人,自古以來便無定論,但總結起來不外乎三類: # 一部分人認為...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e274c50982188e1ffe004df97a64f063 3651ca1c8177d8f2a8b259cda81828554c9f5c47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