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鴻遍地

ㄏㄨㄥˊㄅㄧㄢˋㄉㄧˋ

āi hóng biàn dì

解釋

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如:「安徽發生水災,沖毀房舍無數,導致哀鴻遍地,景況悽慘。」也作「哀鴻遍野」。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義參「哀鴻遍野」。見「哀鴻遍野」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哀鴻遍野」之典源,提供參考。《詩經.小雅.鴻鴈》鴻鴈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鴻鴈1>于飛,哀鳴嗷嗷2>。維此哲人3>,謂我劬勞4>。維彼愚人,謂我宣驕5>。〔注解〕(1)鴻鴈:動物名。一種群居水邊的候鳥。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食植物種子、蟲、魚以維生,亦稱為「大雁」。(2)嗷嗷:狀聲詞。形容哀號聲。嗷,音ㄠˊ。(3)哲人:賢明而智慧卓越的人。(4)劬勞:勞苦、辛勤。劬,音ㄑㄩˊ,勤勞、勞苦。(5)宣驕:驕奢。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哀鴻遍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哀鴻遍野」是由《詩經.小雅.鴻鴈》:「鴻鴈于飛,哀鳴嗷嗷」兩句句義擴大而來,原意是找不到棲身之所的鴻鴈,悲傷哀痛地鳴叫。又根據〈詩序〉所寫,〈鴻鴈〉一詩是用來讚美周宣王,因為在當時「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于矜寡,無不得其所焉」,而周宣王中興周朝,讓流離失所的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所以「鴻鴈于飛,哀鳴嗷嗷」又引申為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悲慘景況。後來就用「哀鴻」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哀鴻遍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如清代湯斌〈睢沐二邑秋災情形疏〉:「歷年災患頻仍,黎民塗炭,今春賣兒賣女者,有售無受,以故哀鴻遍野。」

書證

01.清.黃侃〈水龍吟.御溝空覓啼紅〉詞:「天涯吟望,哀鴻遍地,都成愁侶!」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400c7ec4ad18a2974559928a649533a0 2d6ae691e6a73766b3b54e82892962f76572a26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