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

ㄇㄟˊ˙ㄗ

méi zi

解釋

泛指黍類。性不黏。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黍(學名:Panicum miliaceum),是禾本科黍屬的一個物種,其種子形小常作爲飼料作物和穀物. 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叫黍子,生長期短,耐寒、耐旱、耐貧瘠;籽實叫黍,淡黃色;磨米去皮後稱黍米,俗稱黃米,爲黃色小圓顆粒,直徑大於粟米(即北方俗稱的小米);黍米再磨成麵,俗稱黃米麪. 黍的籽粒有粳性與糯性之分: * 「粳性黍」爲非糯質,不黏,一般供食用,亦稱爲(𪎭)、穄、硬黃米. (但,糜子此詞也常被糯質的黍子借用,而產生混淆) * 「糯性黍」爲糯質,性黏,磨米去皮後稱作黃粱,亦稱爲大黃米、軟黃米;用途廣泛,可磨麵作糕點,古代也廣泛用於釀酒. * 在中國黍子栽培大體以山西-陝西省界(約爲東經110度)爲界,以西的陝西、甘肅、寧夏等地以粳性黍子爲主,以東的華北、東北地區以糯性黍子爲主. 中國栽培黍子的歷史十分悠久,河北磁山新石器遺址保存的早期農作物籽實灰化樣品的定年測試 ,發現距今約10000—8700年前種植的是黍,比粟更早;而粟則在距今約8700—7500年期間少量出現. 中國北方不僅關於黍子的遺址多、時代久遠,而且還發現了黍子的大量野生種和品種類型 ,這些都是中國...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2152b2c3b78138c827e3cd273845d0fc 158c196c63bdd6ebf32e31b67476f1129963bfee
什麼是雜湊